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7日在沈阳市和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和平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张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是和平区历史上极不寻常的四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确定的重点任务。

  四年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45.3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23.2亿元,总量和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实现922.3亿元和354.1亿元,“亩均效益”位居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3%,绝对额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和平区获评全国百强主城区、中国幸福百强区等国家级荣誉73项、省级荣誉45项,综合经济竞争力、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位居东北区县首位。

  四年来,我们聚焦瓶颈障碍,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加速释放。

  营商环境释放活力。率先在省市推出一批“放管服”改革新举措,“有需求线上办,非必需不窗口”等模式在全市推广,首获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企业登记便利化工作被国办通报表扬,全科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办理模式获评中国营商环境优化最佳实践案例,新增市场主体4.6万户,现有市场主体10.2万户,年均增长16.4%,高于全市3.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激发潜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国资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区属国有企业整合改组初见成效。启动开发区改革,加强“两剥离”、建立“两机制”,实行“一区两园”“管委会 平台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内对外开放更深更广,实际到位内资516.3亿元、位居全市前列,实际利用外资7.6亿美元,外资吸引力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驱动增强动力。加快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立东北大学——三好街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好街校友之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全区24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企业626家,建设人才公寓1.2万平方米,引进高科技人才千余名,举办双创活动544场,和平区获评中国县域科技创新百佳区县和辽宁省双创示范基地。

  四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王,主动做实谋立推建机制,项目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项目建设提速提效。采取项目化专班、功能区承接、精准化推进、全周期服务、“一联三帮”等措施,狠抓项目“谋立推建”,中海商业综合体等168个新开工市重点项目总投资889.1亿元,万象汇等29个产业项目竣工运营。

  楼宇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在东北实施加快楼宇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打造五星级楼宇2座、四星级楼宇1座,培育纳税5亿元以上楼宇3座、亿元以上楼宇13座,现有89座大型商务楼宇总建筑面积440万平方米,楼宇经济贡献率达40.2%。

  招商引资成效倍增。举办智见产投大会、花椒大会等活动75场,引进北斗数据中心、爱尔眼科等亿元以上项目479个,k11购物中心、山姆会员店、罗森便利店等外资项目96个。大力发展总部型经济,新增中金东北总部等企业25家。

  存量资源有效激活。盘活闲置楼宇27座、64.8万平方米。专项整治大棚房28处、违法占用耕地25处。集中解决征收地块水源井问题,完成19宗土地整理攻坚任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29公顷、闲置地块7宗、净地不净地块14宗,57宗地块实现净地,19宗地块成功出让。

  四年来,我们明确主导方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有机衔接。

  商贸产业顺势转型。大力发展服务型、流量型经济,新增印象城等商业综合体6个,引育电商直播机构9家,传统商贸实体渐进向数字化、体验化、品质化转型升级。构建“三带、四街、五片区”夜经济空间布局,举办两届“品质和平·夜生活文化节”活动,和平区获评2021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科技产业全面强链。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打造和平慧眼数字经济、启迪和平数字经济等产业园28个,引育骨干企业48家,发布重磅机会场景30个。引进全国首个华为vr云创新中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2家、雏鹰企业77家、瞪羚企业7家、种子独角兽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由114家增至300家。

  文化产业跨界融合。举办“和平杯”“和平之音”等活动,引进君弘兆业、36氪等头部企业,打造了北方文化新谷、北约客数字创意、爱音斯坦传媒等楼宇文创产业园11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由91家增至102家,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金融产业加速扩张。以沈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23家企业为主体,构建了“五位一体”碳金融产业生态。科技金融广场、建信金融产业园集聚企业38家。金融及服务机构由636家增至1831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由145家增至210家,驻区银行业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在全市年均占比达60%和54%,金融业税收贡献率由15.4%增至27%。

  大健康产业多元发展。推动“四医”产业开疆扩土,新增东软医学等医疗机构57家,中国医药、华润医药等头部企业转型升级,限额以上医疗医药企业数量和年均营收分别占全市的40%和30%,医美机构数量占全市的40%,新增医养企业12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ag旗舰厅首页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3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