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8日在沈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沈阳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吕志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沈阳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我们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科技型企业达到1.1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创历史新高。国企混改、开发区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户籍新政、人才新政聚才引智效应明显。我市连续两年获评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们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产业转型、空间优化、城乡统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确立“5 3 7 5”产业结构新体系。城市更新有序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们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6%以上,建成区基本消灭黑臭水体,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全域焚烧“零填埋”。
开放格局持续拓展。我们坚持开放发展,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京沈对口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自贸区沈阳片区5条经验全国推广,经开区、高新区提标进位。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位居东北第一。国际友城达到100个。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我们坚持共享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平安沈阳建设扎实有效。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本届政府收官之年,也是克服疫情影响、推动沈阳加快振兴发展卓有成效的一年。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着力打基础、补短板、扬优势,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9%。总的看,“稳”的基础持续巩固,“好”的趋势不断加强,振兴新突破的局面正在形成。
(一)动能转换不断加快。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1819个、新签约1802个、新落地828个,分别增长12.8%、31.3%和37.8%。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老原新”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五型经济”多点发力,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15%和23.3%,大东区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区前五十,我市连续四年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等级。数字赋能全面提速,新建5g基站1万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7个,“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正式落户,我市在全国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中排名第15位、居东北首位。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辽沈银行等金融机构落户沈阳,成大生物登陆科创板,地铁集团成功发行10亿元碳中和债。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制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成功举办。我市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中街获批全国示范步行街。盛京古城综合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老北市景区晋升国家4a级景区。
(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5 4 7 n”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构建,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7个、新型研发机构20家。创新主体数量质量同步提升,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8家、高新技术企业842家、雏鹰企业289家、瞪羚独角兽企业64家。创新机制不断完善,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运营,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02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我市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新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0个,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40亿元。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双创载体新增23家,双创活动达到1052场。出台人才新政 3.0 版,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活力全面迸发。
(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一码通城”全国领先,“一网通办”全省领跑,“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成效明显,“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达到609件,“好政策”“好就医”“好停车”“好游玩”等便民应用场景投入使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产业园区全覆盖。“三直一快”落实惠企政策,“一联三帮”解决企业诉求1512件,全市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沈鼓集团混改、盛京能源司法重整迈出关键步伐,市属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全覆盖。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出台标准地、创新型产业用地政策,设立百亿规模城市更新及发展基金。建立集中统一、分级管控的规划管理体制。市与区县(市)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于洪、沈北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辽中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全面推开,苏家屯成为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
(四)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开放通道更加畅通,全方位构建陆海空网开放通道,高质量编制临空经济区建设规划,中欧班列实现“三通道五口岸”全覆盖,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4倍,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36.2%。开放平台不断拓展,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成功举办,自贸区国企“三级跳”发展新模式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中德园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1个。区域合作持续深化,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沈白高铁等70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京沈对口合作、沈大经贸合作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