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强力拓空间、精管理,突出展现城镇形象新气质
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牛鼻子”,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普安难,难在棚改,基础差、欠账大;难在小城镇建设缺资金、推进慢,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按照“建设、经营、管理”的要求,完成烟酒片区、教育片区、劳动街片区、消防队片区、石灰窑片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酒厂路片区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客车站片区剩余安置房建设,完成回迁安置757户。经营盘活教育片区、消防队片区等商铺、街区,打造“烟火气”新地标和“夜市经济”聚集区。加快推进乡镇规划编制报批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科学规划乡村建设用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按照“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小而富”的要求,启动楼下、高棉示范小城镇建设,支持青山、新店、龙吟、白沙等小城镇建设。
二是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引领、依法依规、联动共管”的原则,实行“划行归市”管理,逐步消除“马路市场”,全方位提升城镇形象,让城镇更干净、更有序、更文明。通过城镇开发,带动社会服务、物业管理、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紧紧围绕“精细化、常态化”目标,健全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持续、深入抓好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城市燃气管理力度。持续整治“脏乱差”现象,做好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同步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三是全力提升城镇品质。聚焦群众所急、所想、所盼,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持续在解决突出民生难题、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大力推进城镇“四改”,将雨污分流工程、城市排涝工程作为提升县城品质的重要抓手,争取项目资金,打通城区地下“毛细血管”,畅通城市“微循环”,筑牢城市“里子”,撑起城市“面子”,新建改造地下管网12.5公里。新建公共停车位500个以上,更新新能源出租车30辆,新引进建设1家液化气站。完成全民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投用智能化摩托车考场1个。完成南山坡至下厂河三级路建设,加快推进g320新寨河至高铁站公路(新寨河至核桃寨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争取推动沙子坡至楼下、下厂河至青山通三级路改扩建项目。
三、全力强基础、兴产业,精心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我县仍是农业大县,巩固脱贫成果最大的难点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乡村产业发展最大的难点在于产业不强、结构不优,抓好群众增收和产业发展,核心是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三类”重点人群,持续巩固“3 1”保障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和“新市民计划”实施,抓实搬迁人口增收,推进搬迁群众稳定入住。抢抓公安部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省州结对单位、社会力量帮扶机遇,加大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积极向帮扶部门争取产业发展、劳务协作、人才培育、消费协作等全方位、多领域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63个提前下达中央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东西部协作项目15个,申请资金4250万元以上;谋划公安部帮扶重点项目8个,申请资金1500万元以上。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优先吸纳新市民劳动力就业,确保有劳动力和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
二是因地制宜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围绕做强做优米袋子、茶盒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实现“五子登科”。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做好新增耕地工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粮食作物总播面41.76万亩、产量11万吨以上。紧紧围绕“亮点在茶叶”的发展共识,以“茶十条”为抓手,持续做强“普安红”区域品牌,推动全县茶产业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力争全年实现干茶产量9700吨,产值13.23亿元以上,综合产值18亿元以上。科学有序推进烤烟产业发展,采取“小集中、大连片”模式,通过“五个统一”方式,完成烤烟种植5.16万亩,上等烟比例稳定在80%以上。发展壮大高效特色产业,出栏生猪18.77万头以上,肉牛1.65万头以上,家禽120.64万羽以上;稳步推进食用菌、中药材、林下菌药产业,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多措并举加大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和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扎实稳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打造“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升级版。加大农村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力度,实现“变废为宝、变闲为利”。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垃圾转运、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全面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不良行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擦亮乡村底色。按时序、分梯度、依类别推进全县15个城郊融合类、7个基本城镇化城市化类、63个集聚提升类、11个特色保护类村庄建设。深入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基层治理模式,以文明乡风带动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着力抓节点、促融合,不断挖掘旅游产业新内涵
普安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旅游发展不是我们的强项,要坚定节点旅游思路,紧扣“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结合县情实际,主动作为,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盘活存量项目。
一是聚焦资源丰富旅游业态。找准融入“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切入点,擦亮“世界茶源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中国古茶树之乡”“全国优质早茶核心产区”“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等招牌,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持续推进“一街两基地”建设,推动劳动街申报创建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和步行街,充分发挥叶辛普安红书院赋能作用,做好茶源街道细寨村、联盟村茶旅文章,打造青山镇高箐社区垂钓采摘乡村旅游。以纳晴高速建成通车为契机,支持白沙、龙吟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带动周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