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力乡村振兴,稳固高质量发展底板。持续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抓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具有雷山特色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强“3 1”保障动态筛查,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实施人口增收专项行动,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确保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且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动态清零。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增收,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坚定不移推进“种养殖基地 中央厨房 冷链物流 旅游市场 餐饮门店”模式,大力实施“六个一”生态特色产业行动,在“土特产”上做好产业发展和联农带农文章。争取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6亿元以上,用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资源,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盘活农村闲置项目资产。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小黄牛等特色种养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力建设和美乡村。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省级示范点创建,加大安置点扶持力度,推动安置点小区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建成羊排易地扶贫搬迁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赋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推广一体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资金逐步完善传统村落消防设施建设短板。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力争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丹江脚猛等48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农村饮水、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积极推广“合约食堂”“积分制”等乡村治理模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推广西江“1314美丽调解法”,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持续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建设。
(四)聚力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赢得主动、以创新赢得优势、以开放赢得未来,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完成政府系统新一轮机构改革,推动西江旅游集团改革改制。发挥西江旅游集团、兴雷集团、供应链公司等县属国企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实体化经营和市场化转型,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强化“两违”整治,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资源。深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窗通办‘2 2’模式”改革和乡镇“一窗通办”改革。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推进科技创新引领。立足雷山茶叶、天麻、食用菌、稻米、黑毛猪等山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建设茶叶、天麻等科技小苑。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活动奖补奖励机制,激活企业研发动力,提升研发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家以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保障好企业用工、用电、用地、用房、用能等方面需求,推进企业降本增效。深入推进“企业之家”创建,鼓励和动员媒体、行业协会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和监督,让引进落地企业“投资放心、发展舒心、收获开心”。坚决整治“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问题,扎实推进根治欠薪和拖欠企业账款整治,妥善解决好涉企涉法涉诉问题,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推进企业网格走访服务,为落地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良好氛围。
(五)聚力生态保护,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加强污染防治。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升工程建设,完成望丰、达地2个集镇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争取实施3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防治等,抓好地质灾害治理。实现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8%以上,收运系统正常运行率均达到95%以上。厚植生态底色。落实好河长巡河、林长巡林制度,持续抓好“十年禁渔”,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完成生态修复治理6.2万亩。全力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实施完成林地流转林木收储6000亩。发展林药3.9万亩、林蜂1.6万箱以上,林下经济产值9亿元以上,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2.8%以上。释放生态红利。坚定不移守好雷公山,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新,力争获得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命名。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转化,推进生态环保eod项目前期进度,争取实现开工。深入推进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完善生态信用积分建设机制,推进“金融赋值 生态信用”新模式。
(六)聚力风险防范,筑牢高质量发展屏障。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懈努力抓紧抓实安全生产,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面提升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落实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防范,常态化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打非治违”、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紧盯农村消防、森林防火、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紧盯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推动民宿、客栈消防整改清仓见底。不断完善西江景区、郎德景区、大塘景区、传统村落和30户以上木质连片村寨应急消防设施,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物资装备保障,提升防灾救灾水平。启动实施羊吾河、乌香河、背略河等7个重点山洪沟防洪工程治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强化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打击力度。持续巩固“首批全省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稳妥化解“两拖欠”等领域突出信访问题。贯彻好“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引导群众获得各类法律服务。坚决防范债务金融风险。进一步压实债务化解主体责任,积极妥善化解存量债务,牢牢守住隐性债务底线。健全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千方百计保障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利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