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畅通对外开放通道。全线启动鄠周眉高速公路建设,年内完成投资30亿元,实现路基基本贯通。抢抓西安都市圈建设机遇,推进兴平至周至高速公路、西安至周至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纳入省市计划盘子,启动乾周高速、310国道县城至青化段改线项目建设,加快杨哑路、108国道渭河至环山路段沿线环境整治提升、107省道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开通西安-周至旅游公交专线,打通对外开放主动脉。

  (三)聚力扬优势、创特色,打造乡村振兴高地

  农业是乡村之根、民生之本。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做示范。

  一是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持续推进产业帮扶、稳定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落实落细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牢防返贫工作底线。深化太仓、周至协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发挥扶贫资产效益。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创建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20个,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益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60%以上。

  二是壮大特色现代农业。持续巩固猕猴桃全国领先地位,大力实施猕猴桃“九大提升工程”,新增高标准示范园60个。深化与中远海运、英华资产、西安农投等合作,加快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开发猕猴桃精深加工、植物萃取等产品,发展研学旅游,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力争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推进苗木花卉产业调整,加快精品化、园艺化、高端化发展步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带动蔬菜产业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打造大西安粮食、蔬菜、水果保供基地和重要物流集散地,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三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14个。持续优化“一纽带五片区”田园经济综合体周至模式,建设美丽村庄示范片区3个、美丽村庄20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分别达95%、100%。加快推进环山路两侧民房改造,带动“乡贤返乡、耕读还乡、诗意在乡”,争创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样板县。

  四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 服务组织 农户”粮食生产全程托管服务模式,粮食产量稳定在10万吨。扎实落实“田长制”,完成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做好撂荒地整治利用和残次林果及老旧果园退出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

  (四)聚力延链条、强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实力

  区域竞争本质上是产业竞争。坚持走产业强县之路,立足周至现有基础和产业特色,加快打造更具辨识度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一是提升工业硬实力。举全县之力服务保障集贤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推进园区封闭管理,力争园区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抢抓主城区非核心功能外迁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加快园区三期819亩土地供应,建设尚龙大道二期、智能一路、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推进大秦环保、恒达福等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服务配套。推进“两园融合”发展,规划实施集贤产业园和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联通快速通道,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鼓励企业技改扩能、达产增效,用好企业入库纳统奖励办法,新增“五上”企业20家。

  二是强化文旅驱动力。深化与曲江新区、秦岭国家植物园等合作,推进集贤、楼观板块景区景点协同发展。支持沙河水街烟火青城、特色街区等项目建设,创新文旅国潮新ip。加快实施旅游设施提升、智慧旅游等项目,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短板弱项。挖掘道文化、周文化、二曲文化等资源,推出乡村特色旅游线路,创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盘活优质文旅资源,做优相关配套服务,丰富周边产品供给,强化旅游宣传推介,擦亮“源来周至·多来多福”旅游品牌,全年接待游客力争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60%以上。

  三是打造消费集聚力。升级水街商圈,加快中安新天地、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烟火气”新地标和“夜经济”聚集区,新建镇级商贸中心5个、新型乡村连锁便利店20个,创建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广泛开展汽车、家电等进农村促销活动,充分释放消费潜能。完善县镇村三级电商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集散和冷链物流网络,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大力发展“电商 合作社 农户”产销模式,支持电商加快发展,培育电商企业20家,线上销售额突破65亿元。加强外贸企业培育,新增外贸企业2户。

  (五)聚力优生态、作示范,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之以恒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让绿色成为周至最动人的色彩。

  一是守好秦岭绿水青山。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负面清单”,义务植树90万株,实施天然林生态保护修复143万亩。加快“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秦岭生态环境。深化“林长 ”监管模式,用好“智慧秦岭”监管平台,抓好动态排查整治,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挖掘林地、林下资源潜力,有序发展生态休闲、生态研学、生态康养等新业态,以发展强保护,守好我国中央水塔和中华民族祖脉。

  二是深化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努力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强化大气污染源头管控,加快实施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监管项目,重点抓好散煤、扬尘、秸秆焚烧等治理,确保我县空气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支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实施西骆峪、仰天河等小型水库提升改造和小河流全段综合治理,抓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确保国考、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持续开展清洁田园行动、绿盾行动,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ag旗舰厅首页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99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