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新动能“底盘”仍较小;民营经济活力尚待增强;营商环境对标先进还有差距;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仍需不断加力;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府系统一些工作人员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一定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天津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一年。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天津看,我市拥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拥有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产业承载和政策创新优势,拥有产业配套基础优势和超大城市市场需求优势,拥有相对富集的科教人才、公共服务、城乡空间等资源要素优势,拥有作为京津冀和“三北”地区海上门户、“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的港口交通枢纽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有力应对系列急事难事、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招法,凝聚了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发展中的困难,战胜前进中的挑战,变潜能为动能,化压力为动力,积优势为胜势,奋力开创天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历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实施“十项行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干,关键在落实。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把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贯彻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握好稳与进、当前与长远、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等关系,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统筹用好国资、民资、外资,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主抓手,以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突破口,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中务实功求实效;必须坚持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敢作善为,脚踏实地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们将全力做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在取得更多成果成效上展现新作为
立足十周年新起点,持续在机制、平台、途径、共享上找抓手求突破,拓展三地合作广度深度,形成更多协同发展的新成效。
更加注重市场化引聚资源要素。主动服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唱好京津“双城记”。持续提升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既有合作平台承载质效,着力完善合作共赢机制,着力深化与链主企业在产业链配套和增值拓展领域合作,着力推动各类创新资源、服务资源的市场化合作,着力强化平台建设、渠道建设、利益共享机制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让各类市场资源充分对接,发挥好同城化趋势下自身比较优势,统筹承接好央企资源、民企资源、科技创新资源、产业配套资源和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年内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落地项目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着力服务北京“新两翼”建设,强化天津港同北京空港、陆港运输衔接和港口延伸服务,做强天津港集团雄安服务中心,深化津雄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建设。
更加注重发挥京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优势。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强化科技、人才、金融等配套服务和政策协同,做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深化天开园与北京科教资源全面合作。用好北交所,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优质企业上市。积极争取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津举办,协同培育网络安全(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群。
更加注重提升滨海新区承载功能。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措施,在扩大更深层次开放、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上担当更多重任、展现更大作为。推动各开发区提质升级、创新发展,加强服务支撑和要素保障,培育新动能、布局新赛道,持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发展能级,以“链”聚能厚植发展潜力。
更加注重发挥港口优势。推动港口作业智慧化向航运服务智慧化拓展,建设港口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加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内外贸同船”覆盖范围,提升港口效率和服务便利化水平。强化同国际国内重要港口和航运、物流等头部企业创新合作,从衔接供需上重点拓展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300万标准箱。发挥综合保税区优势,推动现代物流、冷链增值、跨境电商等适港产业加速集聚。持续引育航运、贸易、物流企业要素,支持金融机构为适港企业提供结算、跨境融资、信用担保、融资租赁、风险对冲等金融服务,建设北方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布局北方黑色金属矿石储运基地,加快推进国能天津港码头、远洋大厦(二期)等标志性项目建设,高水平市场化举办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和“中国航海日”活动。优化港城发展布局,加快建设兴港高速,推动港区与城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有机衔接和深度互动,统筹用好存量土地和政策资源,打造东疆示范片区、海港核心片区、临港经济片区等特色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