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坚持城市更新,着力品质提升,样板城市建设呈现新景象
交通路网加快互联。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加快建设,积极推进津潍高铁黄骅北站北移,“双高铁”时代即将到来。荣乌高速改扩建、南大港西环贯通等工程全面开工,津汕高速南大港互通竣工通车,国道228、省道215等项目加快实施,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大力实施迎宾大街等15条主干道路改造提升,维修破损路面6万余平米,人民路“断头路”仅用两个月时间实现竣工通车,主城区道路更加通畅。旧城改造有序推进。完成黄骅市区、中捷城区、港城区共24个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12个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学府家园分配入住,马庄佳苑竣工验收,后街、老自来水等6个回迁安置小区加快建设,关帝庙、海园南街、东十街片区有序征拆,困扰多年的汽车城棚改“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恒大文旅城复工复产,停滞的新市医院工程重新启动建设。广信、金承等9座大厦加速建设,19家企业总部集群效应初显。完成两个共享体育场改造提升,新建投用一座城市书房和室内滑冰馆,“四馆一中心”、新体育场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成为城市文旅新地标。新建两座立体式停车场,新施划各类停车位5100余个,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完成人民公园等5个大型公园改造提升,新建口袋公园8个,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装满百姓“微幸福”。文明创建深入实施。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集中开展交通秩序、社区治理等领域攻坚,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封场,多年动迁未果的“贾家坟”934座坟墓全部平稳外迁。新建、改造城区公厕112座,实现冬暖夏凉、温水洗手。强化网格管理,便民服务热线累计受理群众反映问题3.8万件,办结率98%,海园市场提升等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效解决。黄骅市入选全省八个“县城建设样板培育县”之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被评为全省优秀案例。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合力破除藩篱,发展环境优化激发新活力
优惠政策成为援企稳岗“强心剂”。持续释放稳经济政策效应,细化制定9个方面71条具体措施,新增减缓税费36亿元,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8.1亿元,为1735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176万元,惠及职工3万余人,为民营企业发展吃下了“定心丸”。新增专项债券资金35亿元,成立“金融超市”,提高政银企对接实效,为各类市场主体贷款34亿元,投放企业数量和金额均居沧州首位。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加速器”。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7家,总数达到155家、1261家。与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组建6家技术转移中心,省级创新平台达到69个。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医用树脂和原料药项目落地开工,成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标志性工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业气岛项目开工建设,构建了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科技创新链条。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河北沧州创新挑战赛,全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20项,成交额53亿元,增长5倍,均位列沧州第一。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入园升规技改,全年新增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安迪、荣泰模具入选首批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营商环境成为固本培元“新引擎”。创新出台“项目九制”“营商八条”,下决心破除影响营商环境的顽症痼疾,限时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个,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首创审批承诺制改革,实现“五证齐发”,有效加快了九汁生物、福劳锐士等项目落地速度。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238家,发展活力持续迸发。营商环境考核位居沧州第一,在全省政务服务推进会上作为唯一先进县市区作典型发言,跻身信用城市监测排名“全国第三、河北第一”。
一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勠力治理攻坚,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
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深入开展扬尘治理、散煤管控、秸秆禁烧等攻坚行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69起,保持了大气污染防治高压态势。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7.8%,pm2.5浓度下降18%,优良天数增加18天,全省排名同比提高10个位次,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愈加凸显。河海环境稳定向好。全面落实“河长制”“湾长制”,开展海上环卫,全力消除入河、入海污染隐患。持续推进重点河流系统治理,建成18个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和自动监测站,生态补水5700万方,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标。海水养殖尾水综合治理项目竣工投用,1153个入海排污口基本整治到位,近岸海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水平。生态修复效果明显。累计完成328个场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关停取水井413眼,地下水位连续30个月同比回升,彻底告别了长久以来对深层地下水的依赖。持续做好土壤污染防治,绿化造林2700亩,南大港湿地、黄骅古贝壳堤等自然保护区得到充分保护和修复。国能集团黄骅港务绿色成果入选世界自然基金会案例集。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完成销号。
一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全力支农惠农,乡村振兴工作展现新变化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狠抓龙头产业,温氏肉鸡、正邦二期主体竣工,累计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森茂水产获评国家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区,现代渔业园区成为全省唯一水产类园区,中捷农业发展公司获批省级生态农场,产业化水平有效提高。旱碱麦、冬枣等特色农产品进驻京津大型商超,成为农业经济的“王牌”,实现产值23亿元,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全年粮食总产39.5万吨,增长11%,连续六年获得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评级。加快实施北部河渠连通工程,沟渠清淤15.6公里,新改建水利设施35处,“引蓄并重、丰枯互补、河渠相济、灌排共治”的水系水网加速形成。人居环境展露新颜。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1个、精品村3个。打赢问题厕所“歼灭战”,新建户厕4100余座、公厕37座,南大港湿地景区入选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优秀案例。新改建农村公路24公里,南大港环港路入围交通运输部“十大最美农村路”候选名单,黄骅市歧梅路获评“省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吕桥镇、常郭镇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完成中捷8个村队江水入户,全域实现“江水户户通”。推进“三无”船只规范管理,张巨河等3个渔港完成升级改造,现代渔区展现新面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持续开展产业、就业等防返贫帮扶,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047家、300家,省级以上16家,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完成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46.7万亩,流转率达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