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5日在海淀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合生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对明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和对中关村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对标“三个走在最前头”目标要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统筹推进疏功能、转方式、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环境、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做好“六稳”“六保”,推动“五新”政策和“五子”落地,实现“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写就新篇章、开启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服务国家和首都大局摆在首位,“四个服务”水平实现新跃升。牢固树立首都意识,紧紧围绕首都发展要求,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首善标准,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服务高标准开展。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全力保卫首都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5908亿元预计增至9500亿元,全市占比由21.8%增至24%,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连续6年全市第一。高精尖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信息、科研、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0%以上。常住人口由2016年的364万减至313.2万。劳动生产率由2016年的25万元/人预计增至35万元/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能耗预计分别下降45.4%、27.9%。2020年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全市第一。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小康社会高水平全面建成。获评全国卫生城区,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连续8年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由2016年的6.7万元预计增至9.3万元。群众安全感满意度15个季度名列城六区第一,2019年和2020年平安建设考核均居全市第一。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九连冠”。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亮。全力推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空气质量连续7年城六区最优,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实现无煤化,农村取暖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森林覆盖率35.78%,居城六区首位。绿色发展指数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五年来,我们坚持精治共治法治,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吹哨报到”改革成效突显,“接诉即办”机制更加完善。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全面实施街镇责任规划师制度,“大城管”体系不断健全,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稳固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立足区域功能定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0%以上,五年年均增长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10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490.2亿元,增长8%,五年年均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31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296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预计61.7亿美元,占全市的40%,五年年均增长26.7%;出口额预计13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9%。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精尖产业“压舱石”作用显著。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收入预计3.4万亿元,占全市的40%以上,增长14%,五年年均增长13.1%;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预计1.3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7%;数字产业化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累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04家,现有10604家,占全市的37%。累计新增上市企业76家,现有上市企业252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165家,占全市的39.2%。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绘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空天等10个领域的产业图谱,涉及企业655家。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11个领域,开展底层创新技术布局,重点支持114家企业发展。组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作专班,重点关注企业141家。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建设中关村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
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放大“三区”政策叠加效应,抢抓基础前沿布局,中关村国家实验室揭牌,支持智源、微芯、量子、通研院、启元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悟道2.0”、量子超导芯片、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等重大成果相继发布。全市首家自由贸易业务专营银行——农业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分行挂牌运营。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占全市的45.9%。发挥智源论坛、巢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作用,充分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展“监管沙箱”和数字人民币试点,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主导研制标准预计9422项,占全市的47.5%。培育独角兽企业4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57家。中关村论坛成功举办,论坛影响力明显提升。2021年,签约落地重点项目90余个;发明专利授权预计累计3.7万件,占全市的50%,五年年均增长1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550件;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2200亿元,占全市的30%,五年年均增长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