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在立山区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立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韩 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立山区第十九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奋斗过往,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即将过去的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圆满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态势愈发向好。
——经济运行逆境上扬。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反复延宕、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不利影响,抓改革、优服务、筑防线,实现6项主要经济指标列全市前三位。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23亿元,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全年保持两位数稳定增长,于三季度在全市率先完成目标任务,预计实现27.5亿元,同比增长16.5%。工业增加值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呈现加速回暖、争先进位之势,预计同比增长10%。全口径社零额预计同比增长10%,由增速年初排名靠后跃居全市首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域外项目投资效能持续增加,引进内资24亿元,同比增长60%。吸引海外投资能力显著增强,实际利用外资超额完成167%,占全市总额的三分之二。
——项目建设成绩斐然。科学调度、专班推进,项目建设实现量和质的飞跃。夯实项目载体。投入3471万元攻坚重点地块16宗,拓宽发展空间165.78万平;出让土地15宗,含工业“标准地”2宗。加速产业赋能升级。入库“四改”项目14个,总投资5.46亿元,工业固投同比增长121.9%。聚力稳投资、促发展。谋划项目143个,总投资157.1亿元;签约项目32个,吸引投资65亿元;签约、新开工、城建、“四改”项目均超额完成任务。总投资20亿元的帅龙特种金属制品基地项目,代表全市参加省项目开工仪式,并入选省万亿级产业基地培育工程项目库。强化项目服务。采取“送服务、云办理”等务实举措,破解辽宁鞍铸等9家企业开工前24项要素瓶颈问题,在全市率先办结135项新开工项目手续,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5个,总投资125.4亿元。
——财政保障坚实有力。克服再生资源、配套费等政策调整后,实际财力减少近两成的影响,挖掘税收增长点,完善预算控制与核算体系,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亿元。加大资金争取力度。优于兄弟城区争取2022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专项资金1755万元、飞地经济资金800万元、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补助200万元;申报资金项目30个,到位资金2.45亿元。千方百计强保障。在深入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和饱受疫情冲击下,筹集资金9.3亿元保“三保”、保稳定,咬紧牙关偿还全口径政府债务1.5亿元;及时拨付老旧小区改造资金2.4亿元;拨付资金7000万元保障绩效工资按时发放;拨付资金750万元保障基层正常运转。
——城市面貌大幅改善。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人居环境增品提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主体竣工,投资1.45亿元的樱山路排迁工程顺利实施,大悦城地下通道、凤凰城过街天桥即将完工,北出口至千山景区快速旅游通道等项目强力推进,累计完成城建类固投11.19亿元。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造老旧小区11个,更新老旧管网65.57公里,新兴、健身小区荣获全市示范小区评比前两名,获奖320万元;投资550万元修复破损道路道板5万平;打通红旗路“断头路”,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持续打造无尘道路。斥资1300万元升级更新环卫设施设备,完善8条示范路机械化扫保作业模式,全天候、全方位保障城市主干道干净整洁。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手腾空间、一手抓营商。以腾迁净地为抓手,投入资金6960万元,解决沉积十多年的颐和城、上峰景城、滨江国际等地块征拆难题;推进解决紫云、恒大等地产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净地87.49万平。一手优政策,一手抓服务。出台《立山区稳经济促发展工作措施》,创新“四保”政策,并形成政策汇编;运行保产保供车辆5311台次,助推科德轧辊、东方巨业等企业逆疫发展,减免各类税费2.68亿元,惠及企业1800余户。一手解难题,一手抓稳定。拨付资金5753万元,妥善解决81家中小企业欠款等历史账款拖欠问题;推进解决泰德传动、立洲科技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彰显诚信政府形象。一手兑承诺,一手抓发展。积极帮助鞍重股份、中橡化工等企业争取、以及兑现开拓国际市场、贷款贴息等各类资金累计1500万元,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位代表,砥砺奋斗前行路,不负韶华立山人。即将过去的2022年,我们于逆势中谋发展、于困难中求突破、于挑战中寻机遇,顽强拼搏、奋力赶超,展现了立山风采,更为发展坚定了信念,蓄积了能量,凝聚了共识。
过去这一年,我们促改革、调结构,发展活力在加速转型中不断提升。“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实现审批流程“十四统一”,电子政务外网全域全覆盖、电子印章部门全覆盖、线上线下评价渠道全覆盖;办理服务事项5396件;形成“好差评”2921次,排名城区第一。完成个转企90户,小升规、规升巨圆满完成指标任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449户。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双鞍”融合向更深领域迈进,由承接项目落户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联合招商,年销售额百亿元的德邻工业品采购平台强势入驻,鞍钢房产知津公寓等项目相继落地。园区内设机构7个、核定员额总数44名,实行竞聘上岗并启动执行薪酬管理,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19户国有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应管尽管,公开招聘人员占比97.4%,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 出台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完成国有企业归并重组方案,国有经济布局持续优化。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投资4亿元的高端磁材项目正式落地,开创首个民企控股鞍钢混改项目的历史先河。投资1.3亿元的辽宁建业焊接新材料项目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培育初具规模。巨力恒精品钢绳、辽宁鞍铸节能改造等项目竣工在即,“四改”类固投增速全市第三。鞍容氢能装备、废钢智验等项目强力推进,新能源和智能化产业转型加速提效。快手线上选品中心、空气净化设备基地等项目扎根立山,新兴商业、楼宇经济蓬勃发展。快手直播基地、宠物线上市场等新业态项目实现落地,地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投资1600万元的科技孵化园一期项目强力推进,同步盘活闲置楼宇1.2万平。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项,促成科技合作金额1.27亿元。2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户企业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5户,科技型企业群体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