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8%、12.7%、3.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省调控目标范围内。

  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人均gdp达41501元左右;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2%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5%左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6.7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8.63万吨以上;入岑游客、过夜游客、旅游人均花费分别增长15%、20%、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步缩小。

  围绕上述目标和思路,我们将聚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在补短板、强优势中实现工业提质扩量。坚定不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将岑巩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50亿级园区。引领主导产业提速提档。全面融入“一核两区”,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集聚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长宇二期、云烯、晟德莱等5个新能源材料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投产见效,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比15%以上。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茂鑫水泥配套矿山手续办理。鼓励打火机等优势轻工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种类,扩大对外贸易合作水平。充分运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重点推动岑祥、华星、鸿基、天源等传统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改升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做优做强黔东(岑巩)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引进企业8户,培育规上企业2户以上,实现总产值0.5亿元以上。鼓励企业提升科创能力,新增培育创新型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确保要素保障有力有效。加快推进岑巩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电力设施、用能等规划布局调整,确保管道燃气实现通气、110kv变电站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加大僵尸企业治理,盘活低效闲置资产,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以上。

  (二)聚力在拓功能、强品质中提升城市颜值品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融合实现跨越发展。提升城镇品质。强化县域空间管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镇“四改”,新开工并完成棚户区改造72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304户,积极谋划燃气管道项目3个。加快推进苗冲地块综合开发项目落地建设,强化思州常青藤等项目服务,持续做好“保交楼”,撬动提升实物量产值和交房率,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强化城镇管理。深入实施城镇精致管理行动,着力精雕细琢、见缝插绿、见缝插景,提高城市颜值。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多规合一”,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深化物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进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新兴城区排水防涝项目、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升工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保持在98.6%和98%以上。新建一批充电桩、停车场、5g基站等设施。做强城镇经济。依托园区平台,在以城聚产、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上下苦功、作文章。大力培育夜间经济新业态,打造一批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读、夜宿等消费场景,让城市更具人气、商气、烟火气。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奋力建设环境共同改善、素质共同提升、生活共同富裕的共享之城。

  (三)聚力在抓产业、强基础中深化乡村振兴内涵。深入贯彻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以“三农”现代化为引领,努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落实水稻制种面积4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县市2万亩,加快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培育年产值千万元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及年产值百万元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2%以上。加大生猪、肉牛、羊等大牲畜出栏力度 ,护航畜牧业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国储林项目收储2万亩。持续发展中药材、油茶、茶叶、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利用森林面积38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6.5亿元以上。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个以上,积极推动“黔货出山”。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聚焦重点群体加强动态监测帮扶,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3 1”保障,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资源,拓展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重点领域协作。持续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抓住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加大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助农增收力度,加快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持续加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改建农村厕所564户,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清运体系。扎实推进2个第二批州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持续培育文明之风,学习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广“院坝协商”“合约食堂”等乡村治理新模式,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聚力在兴业态、强营销中提振旅游市场信心。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推动文旅经济持续向好。提升景区品质。加快实施景区提升工程,改善景区旅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植入展销、品鉴、文创等业态场景,奋力让传统景区焕发新活力。全面提升景区消防安全水平。围绕“七个一批”盘活路径,完成原黔东南大峡谷盘活销号任务。培育新兴业态。充分挖掘用好思州石砚、思州战鼓、思州温泉等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推进思州温泉(北岸)运营,持续推进玉门洞景区、木召生态休闲度假区等a级景区提质发展。高质量完成龙鳌河景区4a级创建。加大文旅融合,加强对砚文化、红色文化、稻文化的挖掘和转化运用,建设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村镇。鼓励利用闲置农房等发展民宿,因地制宜发展体育赛训、体育旅游等产业,切实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强化组合营销。以游客满意度为标准,进一步融入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梵净山和凤凰古城等旅游路线,持续培育壮大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商品基地等市场主体,做到优化环境“迎客”、宣传推介“引客”、提升服务“待客”。推动科技赋能旅游,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在旅游场景广泛应用,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力争旅游接待150万人次以上,同比增长8%以上,旅游综合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1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ag旗舰厅首页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1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