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出台实施“20 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制定生物医药、软件、现代建筑业、天然气等产业发展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0%,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8倍。重构产业引导基金体系,设立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新能源汽车等首批5支产业专项基金。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工业投资1636亿元,增长19.2%。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20个,居全国城市第一。...
战略功能定位实现跃升。国家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标注了南沙开发开放新的历史方位和奋斗坐标,赋予南沙新的重大使命和强劲动力。我们全域参与、全情投入、全力以赴抓好学习宣贯落实,组建区领导小组和9个专项小组,加快落实省重点任务清单、市实施方案、区行动计划,年度既定任务顺利完成。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延长亏损结转年限、新增100亿专项债券额度单列等一批重大政策落地,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等一批重大事项取得突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民心...
汽车产业“三年翻番”计划顺利实施,全年实现汽车产量53万台、工业产值1019亿元,分别增长51.5%和37.3%,超进度完成第一年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谋划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出台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安排4000亩专项指标和专项资金支持番禺汽车产业发展;广汽埃安第二工厂、时代广汽动力电池、祺盛动力总成二期竣工投产;投资总额超过130亿元的广汽自主电池和电驱项目动工建设(因湃电池109亿元,锐湃动力21.55亿元)。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限上商业额2655.05亿元、增长19.9%,规上服务业企业超1000家,营收...
广州民营科技园营收1736亿元、增长13%,新引进长客阿尔斯通、云宏信创等55个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元。白云新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二期、云珠酒店等高端配套投入使用,粤海云港城、中航油南方总部等9个项目加快建设,新落成金控、城投、美湾、建华建材4座总部大厦。白云湖数字科技城获评“省经济功能区优秀奖”,新进驻百度智能云、国科云创等10个重点项目,北大科技园、力合科创等6个项目如期推进,新通车园区道路8条。广州设计之都正式“开园”,19栋大楼投入运营,入驻优质企业超百家。“一镇街一平台”持续深化。东华、...
制定《荔湾区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实施中小企业“育苗”行动,全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87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4个,工业投资增长3.9%,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4家,增长17%,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5家,增长33.4%,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16家,建筑业、服务业企业 r&d投入增幅均超50%;现有研发机构15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部级49家,2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坚持发展优势产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科...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1日)已发布,请打开以下附件在线浏览。
2023年三水区政府工作报告.pdf a572e6f205cb1c00aaf79f3506965ed4.pdf (433.92 kb...
一是制造业基础更加厚实。划定万亩千亩工业集聚区13个、工业用地红线53平方公里,启动佛山临空经济区智造产业园规划建设,盘活处置各类用地1.07万亩,办理建设用地手续7000亩,储备工业用地5300亩。组建区招商局,成立招商公司,举办首届城市价值和产业空间推介会,招商引资总额首破600亿元、制造业引资超400亿元,116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0.8亿元。...
构建“地券”“房券”“绿券”政策体系,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拆除改造村级工业园1.2万亩,整理连片产业用地超8600亩,集约农用地1.13万亩,完成复垦复绿超5500亩。全年供应产业用地6010亩,是去年国有工业用地供应面积的3.5倍,创历年新高,真正做到把土地交到实业家手里。加速盘活城市闲置资源。“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成功打造极限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场所;拿出边角地、畸零地等小微公共空间建设“名企百园”[4]62个,企业投资总额超3亿元,既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又宣传...
助企纾困精准有效。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累计办理留抵退税近30亿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扎实推进“1 3”园区[1]建设,49项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5亿元,达年度计划的142%,成为全市唯一连续三次获得“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流动红旗的区。招商引资成绩亮眼。引进项目投资创近年新高,超亿元项目54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中国平安等10个世界500强项目进驻,华农财险成为首家进驻佛山的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新兴动能加快集聚。开辟高端精密智造、数字文创、现代保险等新赛道,引进数字经济产业项目27...
赴北上广深等地精准招商,引入广东粤海、中国电建等领军企业10家,新引进超亿元项目97个。制造业建设取得突破。聚力打好制造业“三场硬仗”,东华能源烷烃利用项目一期建成试车,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启动,石化产业“老树发新芽”。...
筑平台、引项目,“五大产业”发展壮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产业园区扩容提质。投入37.8亿元,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完成“三通一平”5.44平方公里,扩园6.17平方公里,建成一批“七个一”工程。纵深推进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盘活存量用地5043亩,用地更规范、更高效,获省奖励用地指标4000亩。...
积极承担共建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的重大任务,推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全线贯通,十字门隧道主体贯通。推动“澳车北上”落地实施。加快打造珠澳医疗健康服务合作平台。实施《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全市新增港澳资企业1775家,港澳居民在珠海就医18.5万人次、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增长50.6%(总数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增长8.2%(总数5.3万人)。开通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在线办案系统。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小切口”立法入选中国年度改革案例。...
制定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国内知名茶企共创“正山堂·白沙红”品牌,茶叶种植总面积超1万亩,年产值超8300余万元,带动全产业链就业5000余人,白沙绿茶6款产品[12]获得碳中和证书。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中心在白沙挂牌成立。3家企业[13]获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企业[14]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和“省热带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全省首个茶树林木种质资源库[15]成功揭牌,野生茶资源开发与保护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成功打造5张茶名片[16],获评“中国早春茶之乡”“中国生态茶叶之...
发布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十大特色重点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在海口、山西、内蒙、上海举办专场招商推介活动,接洽意向投资企业140余家次,达成投资合作意向项目45宗,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研发创新中心等一批招商项目落地开工。健康产业成果丰硕,与海南省院士联合会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康医学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与博鳌乐城探索新型医养合作模式,神玉岛入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呀诺达探索(discovery)旅游度假综合体和观光索道等一批旅游...
坚持以项目投资统筹支撑区域发展,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发挥“项目月调度”“县级领导督办”等项目推进机制作用,项目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受疫情影响的155个在建项目9月底前全部复工复产,固定资产投资自10月起降幅收窄。全力引导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任务目标奖励措施,给予超额完成投资任务的企业奖励资金226万元。申请2个专项债资金共2.4亿元。助企纾困解难题稳市场。制定、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提振经济行动实施方案、助企纾困促发展十六条措施,坚决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发放...
八所港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货物吞吐量达1645.6万吨,外贸货运量位居全省第二。完成首单“零关税”进口自用生产设备通关,全球第一个智能船用装卸臂完成首船作业,填补了流体货品无人化装卸的国内行业空白。八所港对外开放口岸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及“二线口岸”查验设施设备、8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船管站)开工建设,八所港罗带河港区2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5万吨级航道疏浚项目进展明显。临港产业园成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园区产业向集聚集群发展,全周期做好工业项目服务,项目质量持续提升,总投资98亿元的5个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总投...
洋浦港累计登记船舶481艘,总载重吨1165万,其中“中国洋浦港”登记国际船舶33艘、总载重吨490万,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首艘“零关税”进口油化船、首艘外资国际船舶和首艘全球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原油轮先后入籍。新开通“洋浦—西非”洲际干线,累计开通内外贸航线40条,初步构建以洋浦港为枢纽,对内连接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对外贯通东盟、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布局。集装箱吞吐量176.7万标箱、同比(下同)增长34.1%,增速连续三年在全国百万箱量级港口中排名第一。水运周转量8162亿吨公里、增长13.2%。“...
建立“红黄绿”三色亮牌督办机制,坚持“按季抓、月跟踪、周调度”,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抓好项目策划和项目落地,全年新增入库项目146个,新入库项目完成投资68.85亿元,有效支撑投资高增长。采取多项克服疫情影响促进复工复产的措施,有效促进企业复工、农业复产。大力推进“双统筹”百日攻坚战,成功举办三亚市2023年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暨2022年度“双统筹”百日攻坚大行动第四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双统筹”百日攻坚评比中,土地出表、房屋拆迁、拨付资金三项累计指标在三亚市各区中均列第一。...
深入实施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理文崇左总部经济全产业链基地一期、川恒“铜硫磷氟”一期等59个项目实现新开工或竣工投产,53个重大产业项目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盘子,数量排全区第三,完成工业投资239.2亿元,增长47.1%。强化企业服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家,“4 2”特色产业产值增长20.1%。坚持创新引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广西瞪羚企业实现“零”突破,新增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工业企业7家、自治区级“单项冠军”企业7家,3项科技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西祥盛公...
工业振兴有力有效,“34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一主一副两翼多点”产业布局初步成型,冶炼、制糖及综合利用、木材加工三大产业工业产值均突破百亿元,电子信息、医药、现代纺织等新兴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动能进一步积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消除返贫风险2.3万人,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2%,县级“5 2”特色产业覆盖率提升至96.6%,巩固衔接工作得到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同志的充分肯定。科教振兴卓有成效,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4亿元,增速排全区第1位,完成关键技术研发13项,多项成果获广西科技进...
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加快建设重大工业项目,促进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向海工业加快集聚,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快速增长、实现争先进位,为全市经济打下了稳增长的坚实基础。工业投资在前三年连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仍保持25.7%的增长速度。六大产业完成产值2085亿元、增长17.6%,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85.4%。全社会用电量增量、增速均居全区第一。加快建成一批工业项目。实施“双百双新”项目41个,惠科智能电视机12条模组和2条邦定生产线投产,新增铜杆铜箔项目实现经济效益。...
谋划储备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乡村振兴等政策支持项目80个,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成立县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的总指挥部,下设10个重大项目指挥部,组建资金筹措调配、项目用地保障等四个专责小组,实行重大项目月例会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设立重大战略推进服务中心,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八大意识”[2]。实施重大项目40个,总投资25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32亿元。总投资43亿元的十万古田风电二期、湖南通道经资源至全州高速公路、源口潭水库提质扩容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总投资67...
工业集群优势持续壮大。坚定围绕“1 1 3”产业(2)体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全年新开工项目16个,竣工投产项目10个。完成工业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64%。新增规上企业12家。做强主导产业。钢铁深加工产业进一步发展,阳蕊明钢结构智能制造项目投入生产,烨钢环保科技公司、佰通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白露工业园区金属深加工和循环利用产业园获自治区工信厅评为“2022年自治区特色园区”。...
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2021年的1.87﹕53.32﹕44.81优化为2022年的2.04﹕49.07﹕48.89。工业经济全线发力。深入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8%,工业增加值增速达5.6%、排名各县区之首;规模以上、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分别增至173和66家,继续稳居全市第一。40个工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稳步推进,柳工装载机灯塔工厂等8个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增长42.9%,投资总量居各县区之首。...
扎实开展“工业振兴大会战”,区属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7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6家。奋力推动“小米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柳州螺蛳粉规上企业达25家,总产值突破37亿元,增长30.8%,日产销达400万袋。金嗓子等企业获广西工业龙头企业称号,馨海药业通过gmp认证(4),柳药健康产业园煎煮中心建成投产,仙茱药业中药配方颗粒投产销售,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研发项目主体建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深入开展企业融资服务,为43家规上工业企业申请获得“桂惠贷”资金合计6.45亿元,申请贴息金额...